目前分類:學校文章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華德福是全球成長最快的教育體系,目前全世界約有一千所華德福學校、一千四百所華德福幼稚園分布在八十三個國家,並持續增加中。

歐美有愈來愈多的公立學校老師接受華德福教育的在職訓練,希望將華德福特殊的教育方式引進自己的課堂。英國教育與技能部在二○○五年發表一份研究報告,其中建議公立學校可向華德福教育學習:及早引進與學習外國語的方法;統整的教學法;重視口語發展;強調節奏,課程步調良好;所有課程設計都依據孩童發展;藝術與創意的教學法。

一九九六年台灣幼教界正式引進華德福教學,如宜蘭的「慈心華德福幼兒園」以及台中的「娃得福托兒所」,目前至少有十五所華德福幼兒園及學齡前共學團體;其中,又以慈心華德福規模最大,約有九個班、一百五十多名幼兒。

在外觀上,華德福園所教室的特徵明顯:原木地板、手蠟染的窗簾或布幔、粉色系的牆面。角落常見的布置是「季節桌」,鋪有棉布的小桌子,上頭可能放著當季蔬果、木工手偶,或者只是孩子信手撿回的石頭與花草。

隨著華德福教育在台灣的能見度愈來愈高,對師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。華德福有自己的一套師資培訓系統,目前國內有三個地方開辦師培課程:宜蘭人智學教育基金會、新竹教育大學、台中豐樂教育機構。培訓的內容包含華德福理論、幼兒發展心理、藝術治療等,還特別著重在繪畫、歌唱、舞蹈等藝術課程。

華德福教學法四大特色

從師培內容隱約可看出華德福園所的教學有四大特色:親近自然、重視創造力、強調孩子的學習節奏、看重藝術陶冶。

特色1 親近自然

源自德國的華德福教育,強調身、心、靈全面發展,主張七歲以前的幼兒是完全的「感官體」:不是用頭腦記憶,而是靠感官學習。所以華德福幼兒園裡的孩子不看書、不寫字,只有純粹的玩。他們鼓勵孩子親近土地,也特別重視四季的節令慶典。

利用廢棄輪胎,做成樹下的輪胎鞦韆;在黃土坡上釘上木板,成了天然滑梯;在草叢裡追小蚱蜢;在田埂裡抓田螺、泡腳、滾爛泥巴……遊具、遊戲取自大自然是華德福幼兒園常見的做法。

冬之慶典,在優美的詩歌聲裡點蠟燭許願;春之慶典,戴起樹葉做的桂冠,在草原上跳舞迎接春神;或搖著竹篩裹元宵、或吃冰搓愛玉……一整年不斷的大小節慶,讓孩子在驚喜中體會四季更迭的規律。

教室內也沒有任何成品或塑膠玩具。華德福園所強調天然的玩具:磨光的原木、貝殼、石頭、松果、核桃殼、棉繩、乾樹葉。「愈抽象的東西,愈需要孩子們的想像,要相信孩子的創造力,天然的素材,幼兒可以有千變萬化的玩法,」台北市光目華德福幼稚園園長邱麗玉說。

特色2 重視創造力、想像力

華德福教育相信:有想像力才有創造力。因此,從教室到玩具,華德福給孩子很大的「空白」,以誘發幼兒與生俱來的創造力。

手作玩具是想像力的來源之一。園所內常見手工編織的毛線娃娃和布偶多半沒有五官,這其實是延續想像力的方法:孩子開心時,會賦予布偶愉快的神情;傷心時,會想像布偶跟著哭泣。「孩子的心裡要繼續工作,要去想像才能完成。如果內在不需要活動,任何遊戲就變得了無生趣,」小陽光幼兒園老師王薏琦說。

創造力的養成需要主動探索,因此,華德福嚴格制止孩子看電視。他們主張幼兒感情豐富、愛玩好動,每天都在發現新的事物。如果接觸電視,主動探索的能力就縮小成被動接受,電視、電腦等新科技的過度刺激將抹煞孩子的潛力。

特色3 重視既定的學習節奏

拜訪新竹茄苳國小實驗幼兒園,正是孩子早上自由遊戲的時間:小女生正在用石頭和貝殼煮早點;小男生以原木排成的小火車穿過紙箱山洞。

突然間,傳來老師的歌聲,幾秒內,孩子全部安靜下來,專注的跟著吟唱:「圓圓圓,大千世界是一個圓,天地之間連成一線……」這是華德福最特殊的一種儀式——「晨圈」,代表著每個活動的起點或段落。

華德福重視節奏與次序,每年、每季、每週、每天都交錯著動、靜、呼、吸的課程。例如自由遊戲後,大家集合起來吟詩、唱歌,緊接著是外放的戶外活動,然後再用靜態的講故事來結束這個早晨。

到了下午,可能是戲劇、美術與散步,最後再以「結束圈」及擁抱,劃下一天的課程句點。每天,孩子就在這一收一放的課程中,過著節奏分明的生活。

特色4 強調藝術教育

多元的藝術活動是華德福教育的重要特色。其目的不是培養藝術家,而是透過藝術,讓所學進入孩子的內在,課程包括形線畫、濕水彩畫、蜜蠟塑形、烘焙等,每種活動皆深具意涵。

例如濕水彩畫,是將畫紙浸泡過水後,讓孩子以三原色:紅、黃、藍顏料來上畫;使用單純的顏色可讓孩子內心變得較單純,而顏色在濕紙張上自由的相遇,既讓色彩自己說話,也讓孩子不受限制、更有創意的表達自己。

除了藝術課,華德福教學也會透過歌謠、韻律活動或故事,引領孩子經驗數字、文字、形狀與自然變化,把藝術性的想像力注入孩子的心中。

給孩子時間銜接主流教育

主張慢學、開放式教育的華德福幼兒園,在台灣有近九成園所集中在中部以北及宜蘭地區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校長陳惠邦認為,可能是因為南部地區「非主流」教育的訊息不多,加上對開放教育的態度較為保守。

華德福辦學不講園所數量的擴張,曾在桃園縣教育局長任內催生桃園仁美華德福中小學的陳惠邦認為,華德福吸引的是認同該教育理念的家長。

以目前「升學至上」的主流價值來看,要大眾廣泛接受華德福,無疑是緣木求魚。

「你們不教注音、不學寫字,會不會有幼小銜接的問題?」投身華德福幼兒教學四年的王薏琦老師表示,這是她最常被家長問到的問題。

她坦承,剛進小學的前半年,華德福的孩子可能很辛苦,因為他們不習慣重複背誦與寫作業;但是,在華德福幼兒園培養出的意志力和樂觀的個性,使他們是打從心底愛生活、愛學習,有助於克服主流學習方式的心理壓力。至於學科的部分,年齡到了自然就跟上了。

許多華德福幼教學者相信,孩子童真的時光短短幾年,錯過就錯過了;等孩子的身體強壯了、體驗和感受豐富了、理解能力增強了,到時再來學文化知識,不但不會耽誤孩子,反而會讓孩子學得更快、更輕鬆。
選擇華德福,教育成效無法立竿見影,家長要學會耐心等待孩子。

 

Ref: 親子天下 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23874-%E8%AA%8D%E8%AD%98%E8%8F%AF%E5%BE%B7%E7%A6%8F%E6%95%99%E8%82%B2%E7%9A%84%E5%9B%9B%E5%A4%A7%E7%89%B9%E8%89%B2/

ang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國內幼兒園所中,蒙特梭利系統算是非傳統、非主流當中的最大一支,約有上千家的幼兒園引進蒙式教學法。

已有百年歷史的蒙特梭利幼兒教學法,是由義大利首位女醫師瑪利亞‧蒙特梭利(Maria Montessori)所發明。她在一九○七年創立第一所專收工人階級小孩的「兒童之家」,引導孩子從生活中學習,成功改造橫行街頭的小霸王,使其變成獨立自主、有自信的孩子。蒙式教學法因而為人所知,後來被推廣到全世界。

一九八四年,「台北蒙特梭利幼稚園」在台北開園招生,實踐扎實的蒙式教學,標榜有外國教師及高昂學費轟動社會,帶動了蒙特梭利在台灣幼兒園約十年的高峰時期。

蒙特梭利教學法四大特色

在環境上,蒙式學校裡看不到傳統教室排列整齊的課桌椅;孩子們不是坐在椅子上聽課,而是自由穿梭於一個特別為孩子設計、布置得像「家」、大多是木地板的寬闊教室中。這裡的孩子經常專注操作自己的教具,教室裡沒有喧鬧聲,呈現出的是祥和平靜的教室氛圍。而在教學上,蒙特梭利教學法的特色有四:

特色1 沒有分科教學,從生活中學習

蒙特梭利認為,幼兒有很強的內在能量與吸收能力,只要提供適當、設計過的環境,他們便能自動自發學習。因此,蒙式學校沒有「語文課」、「數學課」等分科課程,蒙特梭利的孩子是從生活中學習。

特色2 使用特製教具來「工作」

走進蒙式學校,映入眼簾的是一整套擺在矮櫃上的特製教具——依兒童發展階段設計,孩子可藉此循序漸進的學習。教具共分五大類:「日常生活」、「文化」、「語文」、「感官」與「算數」,孩子可以自主選擇教具來進行「工作」,練習大小肌肉的精細動作。同時透過不斷重複自我修正,從練習中獲得專注,從完成工作中學到負責與自信。

特色3 混齡教學

蒙特梭利將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放在一起學習,就像真實社會的縮影。因而大孩子有機會引導照顧較小的孩子,較小的孩子也能學習在團體中如何尋求協助。

特色4 老師須經過特殊訓練

蒙特梭利有句名言是「跟隨孩子」(follow the child)。蒙式老師是類似指導員的角色,孩子工作時老師在旁記錄觀察,不會隨意打斷工作,只在需要時介入。老師熟悉每個孩子的學習進度,可引導孩子從事適合其發展階段的工作。因此,蒙式的老師必須經過嚴格訓練,除了教具示範操作以外,還要不斷學習用謙卑尊重的態度引領孩子。老師的主要工作是協助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,讓孩子有能力照顧自己、他人和環境。

蒙式師資兩大系統

教育部並未規範蒙式教學法的師資來源,目前台灣的蒙式師資主要分為兩大系統:國際蒙特梭利協會AMI(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)、美國蒙特梭利協會AMS(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)。AMI是由蒙特梭利博士自己成立的國際協會,總部設於荷蘭,堅持嚴謹的蒙式精神;AMS則是由美國人成立,加入許多美式文化與開放精神。

兩者的差別可用「教孩子使用掃把」為例:AMI強調引發孩子內心的意志,讓孩子自己發現地上的紙屑,主動拿掃把清理,從練習中自然熟悉使用掃把;AMS的老師則會先利用機會,丟紙屑在地上,再教孩子如何掃地的技巧,多了一層刻意的動作。

受訪的多位蒙式園所長或專家表示,AMI的師資訓練時數較長,該系統對師資訓練者(trainer)的要求也較嚴謹;AMS系統則持開放精神,在解釋蒙式精神時的彈性較大。國內的蒙式幼兒園師資來源有特別標榜AMI、有主張AMS,也有兩種並用。由於蒙式的教具成本不斐、師資訓練門檻和薪資也高,因此蒙式幼兒園的學費普遍偏高。木地板、木質進口教具、一百公分縮小版的家,加上規矩不喧鬧的「小紳士、小淑女」們,容易給外界一種「貴族學校」的錯覺,同時也引發真假蒙式學校的爭議。

三招分辨真假蒙式學校

台北理想園托兒所創辦人吳玥芬是國內推動蒙特梭利AMI系統的要角,她毫不諱言有些園所花錢買了整套教具「供起來」(不給學生用),號稱自己是蒙式學校,學費馬上就翻漲。在親子網站上,則不時會看到許多家長的疑問:「如何辨識真正落實蒙式教法的學校?」對此,專家提供以下的觀察法:

第一招 教具在孩子身邊,每天必有自由工作時間

蒙特梭利講求孩子在生活中學習,因此每天必有一段工作時間,且教具就在教室裡,孩子可自由選擇操作。若園所中的教具是鎖在某間特別教室,孩子不是每天都能工作,而把工作當成才藝課程;或是由老師決定孩子操作的項目,並非孩子自主選擇,就不是真正落實蒙式教育的學校。

第二招 教具不是愈新愈好

觀察教具的重點之一不在於愈新愈好,反而最好要有經常被操作的痕跡。國內外教具社皆有販售現成的蒙式教具,但專家提醒,因為蒙式教具源自外國,必須經由國內的老師延伸變化,才能讓孩子真正從生活中學習。因此觀察重點之二,可特別觀察需要再設計製作的「日常生活」與「文化」兩區教具是否豐富、符合台灣日常生活與文化細節,而不是出現一些連大人也沒見過的外國生活用品。

第三招 教室氛圍平和

新營樂仁幼稚園園長吳昭蓉修女是國內前幾位到義大利受訓的AMI資深蒙式教師,她表示,蒙式教室呈現出的氛圍是平和自在,不像一般幼兒園的孩子情緒高亢。吳玥芬則說,蒙式老師不會用權威吆喝學生,而是蹲下來與孩子用平等的地位對話,願意等待每個孩子依自己的步調成長,不會強迫對孩子說教或聽講填鴨。

外界對蒙特梭利教學法也有兩大疑慮:一、孩子是否太過專注於自我世界、缺乏人際互動?二、孩子固定操作一套蒙式教具,會不會太過重複因而缺乏創造力?

培養孩子的內在能力

有二十五年蒙式教學經驗的台北浩恩托兒所所長馬文華解釋,蒙特梭利認為孩子在與人互動之前,必須先管好自己、培養自我的穩定度,才有能力與人互動;而且孩子在校不只是自己工作,他們可與同學合作討論,也有團體活動時間。○~六歲孩子在某個階段的發展需求,就是喜歡重複某些固定動作,且孩子會在重複中反覆練習修正錯誤,等到技巧純熟、心智滿足了,孩子自然會往下個階段發展。蒙式教學注重先給孩子打底再向外發展,在藝術方面也會先讓孩子熟悉剪、貼和黏等基本功夫,接著鼓勵孩子自由發揮創意。

由於蒙式教學法有套精深的理論為基礎,真要長久落實於教學並不簡單;師培過程也得不斷精進,不能只把孩子訓練成「操作匠」。加上蒙式教學對孩子的影響較難收到立即成效,不如孩子去上美語幼兒園、回家就能秀幾句外語容易驗收成果。因而在民國八十八年左右,國內幼教界吹起美語風之際,不少蒙式學校因此關閉。

能堅持理念多年得到家長口碑的蒙式園所,不是擁有進口精緻教具或高檔環境,而是環境符合孩子需求;不是教具特別新穎,而是老師有能力穩定帶領的園所。

純粹的蒙式精神在本土化之後,發展出多種教學組合,如台南市光華女中附設幼稚園,多年來發展蒙式搭配主題兩種教學;有些園所也會搭配部分時段的單元教學或美語教學。專家給家長的選校建議是:一定得入園觀課或陪讀,除了與園所長溝通理念,更重要是觀察帶班老師的人格特質與風格、老師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是否跳脫傳統說教模式。

 

Ref: 親子天下 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26418-%E9%81%B8%E5%B9%BC%E5%85%92%E5%9C%92%EF%BC%8F%E8%AA%8D%E8%AD%98%E8%92%99%E7%89%B9%E6%A2%AD%E5%88%A9/

ang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