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神奇的鈣》是受異膚社團其他媽媽的啟發而閱讀,看完之後立馬購入鈣鎂作為我們家日常保健食品,孩子生病發燒時補充。這邊本來只是自己隨手整理的書本內容,有鑑於異膚孩子往往需要注意的環節太多,還是把這篇書摘分享出來,希望能讓其他媽媽們參考。

 


鈣質的重要

鈣質對於維持人體健康而言,舉足輕重。一般的健康觀念認為,鈣質主要作用在確保骨頭的硬度,藉此支撐身體,鮮少人知道其實我們更需要鈣質在血液中維持一定比例,藉此讓身體各種機能運作正常。

由於鈣質在血液中維持恆定比例太過重要,因此人體有一個機制來確保這件事情,『當血液中的鈣質一減少,甲狀旁腺(副甲狀腺)便會自動分泌,進而從骨中溶出鈣質來補充血液中的鈣不足,使之保持一定濃度。』又由於血液中缺乏鈣質對於身體而言是一種緊張狀態,所以甲狀旁腺從骨中提取鈣質時,往往都大幅超出身體所需很多很多。

『血液中的鈣過量時,多餘的鈣便會充溢在各細胞之間,各細胞功能受到阻礙,進而成為引起各種疾病的導火線;例如,鈣堆積在血管中會使血管壁增厚,引起動脈硬化及高血壓;若進入腦血管即成為老人癡呆症;積存在心臟則引起心肌梗塞等等。』


所以說,鈣質對於人體而言真的相當重要,舉凡腦部發育穩定、免疫系統防禦、心血管功能等等,這邊我再來整理幾點異膚寶寶尤其需要注意的事情。

1.鈣質是細胞健康發育的關鍵;細胞分裂繁殖、數目漸增、單細胞漸漸改變功能,都需要鈣的幫助。例如,血球嗜食細胞、吃細菌的細胞等,都要靠鈣的作用。

2.鈣質是細胞傳遞情報或發出命令的關鍵;除了神經細胞,還包括通知胃製造胃液、胰臟製造胰液、免疫細胞對細菌或異物發動抗體去攻擊破壞的指令,都是經由鈣的作用完成。

3.鈣質是內分泌腺分泌荷爾蒙的關鍵;要製造荷爾蒙同樣也必須先有鈣的訊號作用,除此之外,胰島素與其他激素功能不佳也可能是細胞內外的鈣值不平均之所致。

 


鈣質的攝取

日常生活孩子們務必特別注意鈣質的充分攝取,才能確保擁健康的體魄去修復發炎組織、穩定過敏反應。那麼問題來了,什麼情況會導致鈣質存量不足呢?

基本上,隨著食物進入人體的鈣,經由腸壁吸收後進入血液,為血液中的鈣濃度保持一定值。鈣調整激素必須謹慎戒備,甲狀旁腺激素、降鈣素、活性型維他命D三大元素隨時監控血液中的鈣濃度。正常而言,人體機制確實能應付一般狀況,即使某部份發生故障,身體也可以自動修復。

但是,疾病往往是由於惡性循環而惡化,當人體某處發生了故障並因而引起連鎖反應,便不容易痊癒。舉例來說,『沒有維他命D便無法製造胰島素,沒有胰島素也無法在腎臟製造維他命D,因此糖尿病病患才會惡性循環變得越來越嚴重。另外,糖尿病病患因為缺鈣,骨質明顯變得脆弱,無法經常外出運動及曬太陽,皮膚便不能合成維他命D,如此便影響了鈣的吸收,這也是惡性循環的最佳例證。(P88)』

異膚也是同樣情況。異膚惡化到一個程度,通常皮膚不太能受太陽直接照射,會因為紫外線的關係而有所損傷,但是沒有維他命D又影響鈣質的吸收...

 

最重要的是,鈣質不足還有其他因素影響:

一、食物中適合人體吸收的鈣質含量

為了避免鈣不足,要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;但是吃進體內的鈣,卻以離子化的型態才能被充分吸收。除此之外,腸胃差而無法正常分泌胃酸使鈣離子化的人,即使吃下一塊石頭也是枉然。(P165)

除了水和牛奶,食物中的鈣很少容易離子化,特別是酸性土壤的地區,由於水流經的過程缺少鈣的環境,因此農作物和牲畜都大量缺鈣。(P166)

硬水在流經地下時,溶出了許多鈣,所以經常飲用硬水的人,體內都含有豐富的鈣,骨質堅硬,鈣也不會積存在血管中。至於長期飲用軟水,由於缺乏鈣質,甲狀旁腺就會分泌荷爾蒙,自骨中析出鈣,致使多餘的鈣沉積在血管及身體各部位,因而容易產生病變。 (P107)

如果飲用水是流經火山帶的,其含鈣量極少,根本不夠身體所需。 (P141)


二、食物比例攝取錯誤

即使我們每天吃了足夠分量的鈣,但卻又攝取了過多的蛋白質,如此一來,蛋白質會將鈣分解後隨尿液排出體外,無法積存在體內以供使用;(P62)過量的蛋白質會造成腎臟的負擔,使腎臟無法製造足夠的活性型維生素D,使腸對鈣的吸收率降低。(P159)

鈉也會產生相同的作用,吃了太鹹的食物,也會將體內的鈣驅出體外。(P62)

磷因為容易與鈣結合,所以多餘的磷很容易與鈣結合、一同排出體外,(牛奶之所以易於被吸收,就是磷和鈣的比例恰當)。

我們日常的飲食比例所攝取的磷確實偏高,這正是造成體內鈣質流失的一大原因。舉例來說,精製白米,鈣與磷的比例1:25、雞肉為1:70,相較之下,羊栖菜為1:0.04、高麗菜是1:0.5。除此之外,為了延長保存期限,食物中經常被添加磷酸鹽,更是助紂為虐,大大破壞鈣的吸收。吃了過量的含磷食物,即使補充了大量鈣片也毫無作用。(P168)


總而言之,人體中鈣的充足與否,視其飲食習慣(鈣,蛋白質、磷、鈉的攝取量)與生活習慣(接受日照的機會、運動量)而論,其需求量存在許多個別差異。除此之外,並不是攝取多少就吸收多少,可能因年紀、身體功能(導致腎功能衰退)而有異。

 


後記
本書也稍微提及其他缺鈣所引起的疾病,包括:癲癇、發燒引起的痙攣、慢性關節炎、腎臟疾病、肩膀痠痛、頭痛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貧血、肝病、肥胖、痔瘡、腎結石、癌症、酒精與菸草危害、老人癡呆、白內障、更年期障礙、骨質疏鬆症。

極力推薦給有興趣的媽媽們找來讀讀看囉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g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